ISUZU貨車發展史
概述
ISUZU「いすゞ」(五十鈴)這個名字來自流經伊勢神宮(三重縣伊勢市境內)的五十鈴川(いすずがわ),該河川也是神宮舉行祭祀儀式的場所。
1853年(嘉永6年)黑船事件,美國海軍准將馬休·佩理率艦隊駛入江戶灣浦賀海面,日本人對於美國船隻的巨大感到震驚,因為德川幕府與島原之亂後,禁止建造大型船舶長達200年。第15代將軍德川慶喜指令其父親水戶藩主德川齊昭於江戶隅田川河口的石川島(位於現在東京都中央區佃二丁目)建設造船廠。
1863年(文久3年)石川島造船廠建造出日本第一艘自製蒸汽帆船戰艦千代田形號,排水量為140噸。其後1871年時橫須賀造船所、1889年時吳海軍工廠、1897年時佐世保造船廠等日本海軍大型造船廠相繼成立,位置較內陸且規模較小的石川島造船廠逐漸降低其於海軍的重要性。1893年(明治26年)改制為東京石川島造船所有限公司。由於黑船事件對日本帶來巨大的衝擊,日本海洋相關事業興盛,東京石川島造船製作了各種船舶並取得盈利。1916年( 大正5年) 東京石川島造船所董事内田徳郎等人開始研究汽車的原型及生產。
1918年(大正7年)石川島造船所將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製造船舶所獲得的盈利投資汽車業,並與英國Wolseley公司合作(至1927年止)並取得特許生產權。合作關係終結後,汽車部門以品牌「スミダ」(隅田)的名義繼續生產Wolseley公司的產品。石川島造船所汽車部門其後於1929年(昭和4年)獨立,成為石川島自動車製作所。
日本的汽車市場早期,皆由國外進口汽車販售,其後外國汽車品牌陸續於日本設立工廠。隨著日本汽車市場的擴大,為對應外國汽車品牌競爭及自產自用的需求,日本政府於昭和時代扶植東京瓦斯電氣工業、石川島汽車製作所、DAT汽車製造所等公司生產汽車。1931年(昭和6年)起日本商工部會同東京瓦斯電氣工業、石川島汽車製作所、DAT汽車製造所成立國內汽車工業等公司設立調查委員會,著手制定「商工部標準型汽車」
1932年(昭和7年)起,東京瓦斯電氣工業、石川島自動車製作所和DAT汽車製造所將商工部標準型汽車的生產和販賣合併;1933年(昭和8年)石川島汽車製作所與DAT汽車製造所合併成為汽車工業有限公司,並與東京瓦斯電氣工業有限公司出資成立共同的產品販賣公司-協同國產汽車有限公司。1934年(昭和9年)日本商工部將汽車工業有限公司開發的「商工部標準型汽車」以流經伊勢神宮(三重縣伊勢市境內)的五十鈴川(いすずがわ)命名,命名為「いすゞ」(五十鈴)。
1937年(昭和9年 )4月9日汽車工業有限公司與東京瓦斯電氣工業有限公司汽車部門合併,成立東京汽車工業有限公司,4月9日被認定為いすゞ(五十鈴) 汽車創社紀念日。合併後東京瓦斯電氣工業計畫原先用於興建瓦斯發電廠的土地,改用於建立生產汽車的川崎製作所。
1939年(昭和14年)4月,由町田雅雄設計、伊藤正男等人主導的DA40預燃燒式水冷式柴油引擎完成開發,由於性能優異,8月被日本陸軍選定並進行技術推廣,成為日後日本各種軍用及民用柴油引擎的基石。1941年(昭和16年)4月,公司名稱變更為柴油自動車工業有限公司。1942年由於日本戰時國家政策需要,柴油自動車工業有限公司的特殊車輛製造部門(日野製作所)被獨立,形成日野重工有限公司(日野汽車的前身)。柴油自動車工業有限公司於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到戰爭結束後的重建期,與切分出來的日野重工有限公司,於其間生產了各種軍用或民用的引擎及車輛。
1949年(昭和24年)7月1日,柴油自動車工業有限公司名稱變更為いすゞ(五十鈴)汽車有限公司,同年將產品出口至香港,香港也成為いすゞ(五十鈴) 汽車第一個出口地。1952年10月1日(昭和27年)出口至台灣,由國際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代理。
日本戰後經濟快速增長,乘用車變得比過往受到歡迎。1953年(昭和28年)起,いすゞ(五十鈴)汽車有限公司與英國Rootes集團有限公司合作生產Hillman乘用車。1954年(昭和29年),首屆的全日本車展(現在東京車展的前身)於日比谷公園舉行,1959年(昭和34年),第一代ELF上市,並迅速地成為暢銷的小型卡車, 1961年(昭和36年) 藤澤工廠投入營運,同年首款Bellel(乘用車)發表。 いすゞ(五十鈴)於20世紀中期為與豐田、日產齊名的日本汽車業三強。
1971年(昭和46年)至2006年(平成18年),美國通用汽車公司(GM)擁有いすゞ(五十鈴) 近半的股份,為通用汽車公司的關聯公司。
1986年到1989年日本經濟因廣場協定及日幣升值,進入了高速增長期,1989年12月日經指數達到最高點,其後開始崩跌,日本經濟也因此進入衰弱期。
1993年時いすゞ(五十鈴)汽車退出乘用車開發和生產, 但由於本田與五十鈴於乘用車、SUV和小型貨車的柴油引擎有相互合作關係,廂車和SUV繼續由本田技研工業有限公司( Honda Motor Co., Ltd.)供應車輛並銷售。直到2002年,本田退出了包括Big Horn和Wizard等SUV在內的乘用車銷售,轉以OEM方式提供Como Wagon作為乘用車進行銷售。
いすゞ(五十鈴) 因乘用車的需求而追求多角化經營而建立許多分公司,但這些多角化經營的嘗試並無法帶來利潤。由於退出乘用車開發與生產,公司進行了大規模的整併及裁員,裁員人數約達1萬人。嚴重時,股價甚至一度跌至31日圓,為汽車製造商中最低。但因得到瑞穗銀行和通用汽車(GM)的大力支持,以及更嚴格管制氮氧化物排放的柴油廢氣法規出現,使商用車(貨車、巴士等)出現大量的汰換的需求,使公司得以成功重建。
2002年10月1日,J- BUS有限公司成立,作為いすゞ(五十鈴)汽車巴士製造部門和日野汽ˇ車的日野車體工業整合後的合併準備公司。2004年10月1日,いすゞ(五十鈴)汽車巴士製造部門和日野汽ˇ車的日野車體工業正式合併,合併後日野於小松製造所開發觀光巴士(銘牌尾字為K),而いすゞ(五十鈴)於宇都宮製造所開發路線巴士(銘牌尾字為U),零件多數共用。
2006年4月いすゞ(五十鈴)與通用汽車聯盟關係解除。2006年11月7日宣布與豐田汽車公司結成資本與業務聯盟,並計劃在乘用車柴油發動機和環保技術的開發方面進行合作,但2018年8月,與豐田的資本和業務聯盟被取消。然而,因著眼於未來卡車電動化,2021年3月24日宣布再次與豐田汽車公司結成資本與業務聯盟。
2006年4月いすゞ(五十鈴)與通用汽車聯盟關係解除後,美國いすゞ(五十鈴)繼續以通用汽車的OEM方式銷售SUV和皮卡,直到2009年1月31日結束。此後,銷售經銷商就只剩對現有用戶的售後服務和支援業務。目前主要銷售的乘用車車款包括, 面向東南亞、南非等市場的皮卡、SUV ,以及面向東南亞、印度等市場的MPV。
2019年12月(令和元年),いすゞ(五十鈴)與Volvo集團(以下簡稱Volvo)簽署了商用車領域戰略聯盟諒解備忘錄,五十鈴收購Volvo集團子公司UD Trucks的全部股份及海外業務。2020年10月30日,雙方正式簽訂策略聯盟基本協議,並宣布將以2,430億日圓收購UD Trucks 。收購程序於2021年4月1日完成,UD Trucks併入五十鈴集團公司。
2022年5月9日,總公司及附屬公司從東京品川區南大井的大森貝爾波特A棟,搬遷至神奈川縣橫濱市西區高島的橫濱門塔。此外, UD卡車的前母公司日產汽車(日產全球總部),以及主要業務合作夥伴京急電鐵株式會社和京急巴士(京急集團總部)的總部均設在附近。
いすゞ(五十鈴)與台灣的關係
1933年7月-台灣的台北交通局採用10台「 スミダ」(隅田)R型巴士
1952年10月1日出口至台灣,由國際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代理,董事長為林全福。
1972年大昌行旗下合眾汽車成為五十鈴汽車的香港及澳門代理商。
1995年台灣五十鈴汽車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為五十鈴汽車台灣代理商
1996年台灣五十鈴汽車工業委託太子汽車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並販售第五代ELF(台灣譯為「一路發」),1997年販售五十鈴乘用車「福豹」(Panther)(印尼製MPV )
2007年太子汽車工業母集團旗下萬泰銀行發生掏空案,受母公司影響,五十鈴在台灣製造及販售業務逐漸停止。
2012年由台北合眾汽車有限公司取得台灣市場的代理權,販售第六代ELF與Forward至今。
年表
東京石川島造船所時代
1853年(嘉永6年)
12月5日-水戶藩德川齊昭設立東京石川島造船所。
1876年(明治9年)
船廠被平野富二收購,成為民營船廠。
1877年(明治10年)
日本第一艘民間蒸氣船「通運丸」建成。
1889年(明治22年)
石川島造船有限責任公司成立。
1893年(明治26年)
9月-改制為東京石川島造船所有限公司(現為石川島播磨重工業有限公司)。
1896年(明治29年)
製作日本第一組製火力發電設備(交流發電機)並交付東京電燈(日本第一家電力公司,1939年設備因日本戰時體制被迫併入半官營的日本發送電,配電業務則於1942年4月1日併入關東配電)用於淺草火力發電站 。
1911年(明治44年)
製造及組裝東京中央停車場(現東京車站)的鐵製結構。
1916年(大正5年)
東京石川島造船所董事内田徳郎等人開始研究汽車的原型及生產。
1917年(大正6年)
拆解並仿製義大利的FIAT,並生產同型號的原型車。
1918年(大正7年)
11月-投資汽車業,並與英國Wolseley公司簽訂許可協議,取得特許生產權(乘用車2種與貨車1種)。
1920年(大正9年)
9月-深川區富川町設立深川分工廠(超過3,670坪),該工廠未來將成為汽車專業工廠,並將著手準備製造Wolseley公司的乘用車。
1921年(大正10年)
11月-東京石川島造船所成功生產「Wolseley A9型1號乘用車」 。
1922年(大正11年)
3月-東京石川島造船廠在上野公園的和平博覽會上展出Wolseley 10馬力乘用車。
12月-首輛日本國產Wolseley A9乘用車於深川分工廠完工,並於三浦半島試車。
1924年(大正13年)
3月-東京石川島造船所成功在日本生產「Wolseley CP型1.5噸卡車」,並於28日獲得了軍用防護車輛的資格。
1927年(昭和2年)
東京石川島造船所終止了與Wolseley的合作關係,並開始生產純國產汽車。
1928年(昭和3年)
東京石川島造船所經過懸賞命名,決定將新型六缸汽車以流經工廠附近的隅田川為名,命名為「スミダ」(隅田)。
東京石川島造船所逐步利用外包工廠進行生產。
東京石川島造船所汽車車身製造業務外包給脇田工廠(帝國汽車工業有限公司前身,後與金產汽車工。 業合併為日野車體工業)。
獨立與公司合併
1929年(昭和4年)
5月-東京石川島造船所有限公司的汽車部門獨立,成立石川島汽車製作所有限公司,初代社長為渋沢正雄。
5月-「 スミダ」( 隅田 ) A4型水冷式汽油引擎,A6型水冷式汽油引擎開發完成˙。
1933年(昭和8年)
3月-石川島汽車製作所與戶畑鑄造有限公司的子公司DAT汽車製作所合併,成為汽車工業有限公司 。
DAT汽車公司自1931年起被戶畑鑄造有限公司的社長鮎川義介收購成為子公司,1933年原DAT汽車公司的貨車和客車製造部門與石川島汽車製作所進行合併,成為汽車工業有限公司,原DAT汽車公司的大阪工廠,也轉讓予汽車工業有限公司。DAT汽車拆分貨車和客車製造部門後,得到汽車工業有限公司的小型車部門的技術、設計和工程師等的讓予,並接管「Datsun 」商標。1933年DAT汽車公司與日本產業公司合併,1934年更名為日產(NISSAN)汽車公司。
汽車用高速柴油發動機在全球範圍內剛實現商業化的新技術, 而日本的研究和開發相較落後,汽車工業有限公司的社長加納友之介,指示研究開發該項汽車技術並盡早達到國際水準,為後來的「柴油引擎的五十鈴」奠定了基礎。
3月-《工商部標準型汽車》原型車完成,暫定名為「富士」。
7月-台灣的台北交通局採用10台「 スミダ」(隅田)R型巴士。
12月-伊藤正男入職並於次年參與柴油引擎開發。
汽車工業有限公司與東京瓦斯電氣工業有限公司出資成立共同的產品販賣公司-協同國產汽車公司,並發表TX40型2噸卡車(用於公路/泥土)TX35型1.5噸卡車(越野)「 スミダ」(隅田)S型6輪巴士BX35、BX40、BX45。
1934年(昭和9年)
由於商工部希望「商工部標準型汽車」有個「國產」印象的名字,希望是三個音節且最後一個音節是濁音的名字 ,最後相關人員選用伊勢神宮的五十鈴川的名字,正式命名為「五十鈴」(いすゞ),成為現在公司名稱的由來。 商標以五十鈴川的12道波紋為題材,字體為石埭流。(伊勢神宮為保存日本三神器之一八咫鏡的神宮,神宮本殿每隔二十年,依原型進行重建,稱為神宮式年遷宮)
7月 - 汽車工業有限公司鶴見工廠(原鶴見製作所)開業。
1936年(昭和11年)
3月-日本最早的風冷柴油引擎DA4型和DA6型完成 。
1937年(昭和12年)
4月9日-汽車工業有限公司與東京瓦斯電氣工業有限公司汽車部門,合併成為東京汽車工業有限公司。五十鈴汽車公司將這一天定為成立週年紀念日。
1938年(昭和13年)
3月-川崎工廠(原川崎製作所)在多摩川河口附近的川崎大師河岸的川崎市下殿町(現川崎市川崎區遠野町3丁目)竣工。這塊土地最初計劃用於建造瓦斯發電廠。
4月18日-東京汽車工業有限公司、東京瓦斯電氣工業、日立製作所有限公司、日本高周波重工業有限公司四個軍需相關公司組成資本與技術同盟。
7月-川崎工廠(原川崎製作所)開始運作。
8月22日-私立東京汽車青年學校,專修科開設。
8月31日-TX40 卡車完成,成為川崎工廠生產的第一輛汽車。
10月10日 - 私立東京汽車青年學校,校舍落成並開校。
「いすゞ 」(五十鈴)GA40、GA41汽油引擎完成。
1939年(昭和14年)
4月-由町田雅雄設計、伊藤正男主導的DA40預燃燒式六缸水冷式柴油引擎完成開發(成為巴士及卡車用引擎DA110的開發基礎 )
8月-DA40預燃燒式六缸水冷式柴油引擎,由於性能優異(排氣量5100cc, 85hp)被選為日本陸軍軍用引擎的基礎,並於日後逐步開發成為統制型100式引擎。
10月13日 - 「五十鈴」 ZK20型100式鐵路牽引車完工。
1940年(昭和15年)
1月31日 - 「五十鈴」 ZF10鐵路工作車完工
3月12日 - 「スミダ」( 隅田 ) WA型拖拉機完成。
12 月-制作公司主題曲。
1941年(昭和16年)
4月 - 公司名稱變更為柴油自動車工業有限公司
1942年(昭和17年)
5月1日- 日野製作所由柴油汽車工業有限公司分離出來,成為日野重工業有限公司(現日野汽車公司)。
五十鈴汽車公司和日野汽車公司是關聯公司,與起源於石川島汽車製作所的五十鈴汽車不同,東京瓦斯電氣工業有限公司汽車部是日野汽車的起源。
1944年(昭和19年)
3月 - 總公司從東京品川區東品川遷至品川區南大井。
1945年(昭和20年)
3月 - 在現長野縣佐久市岩村田建造長野工廠作為避難工廠。
10 月 - TX40 汽油卡車恢復生產。
1946年(昭和21年)
11月-完成TX80汽油卡車,支援戰後工業復甦。
1947年(昭和22年)10月-完成了TX61柴油卡車。
1948年(昭和23年)1月-完成BX91柴油巴士。
五十鈴汽車重新出發
1949年(昭和24年)7月1日-公司名稱變更為五十鈴汽車有限公司並將產品出口到香港,成為日本國外的第一個出口地。
1950年(昭和25年)
2月-長野工廠(疏散工廠)關閉。
開始出口到泰國。
1952年(昭和27年)-開始出口到台灣。
1953年(昭和28年) -與英國Rootes Group公司合作,生產「Isuzu Hillman Minx」的SKD組件
1957年(昭和31年) 1月 -與三菱商事公司簽訂合約,成為泰國汽車出口經銷商。
1958年(昭和33年) - 出售川崎工廠(原川崎製作所)附近的神奈川縣管理的填海土地(多摩川河口約6萬坪)。使川崎工廠得到了擴建,成為生產公共汽車和卡車等大型車輛的中心基地。
1961 年(昭和36年)11 月 -藤澤工廠(原藤澤製作所)開始運作。
1964年(昭和39年)12月- 成立秘魯五十鈴汽車公司(二戰後第一個海外投資項目)。
1966年(昭和41 年)4月 - 成立泰國五十鈴汽車公司
1966 年(昭和41 年)12 月-宣布與富士重工共同開展業務。
1968 年 (昭和43年)5 月 - 停止與富士重工的業務合作。
1968 年(昭和43年)6 月- 宣布與三菱重工共同開展業務。
1969 年(昭和44年)5 月 - 終止與三菱重工的業務。
1971年(昭和46年) -與美國通用汽車公司(GM)資本聯盟(由伊藤忠商事仲介)。
1972年6月(昭和47年)
栃木工廠(前栃木工廠)開始運作。
1974年(昭和49)
由公司提供的廣播節目《五十鈴唱歌的車頭燈~致駕駛艙裡的你~》(TBS廣播製作)開始播出。
9月20日,因與GM公司的合作,為了表示ISUZU將由日本走上全球,改了新的品牌LOGO。
1975 年(昭和50年)
6月 - 五十鈴汽車美國公司成立。
1976年(昭和51年)
8月 - 向藤澤市捐贈地震發生器並獲得深藍瑤帶勳章。
10月 -制作新的公司主題曲 。
1982年(昭和57年)7月 - 成立五十鈴汽車海外銷售部。
1985年(昭和60年) - 作為日本第一家海外汽車製造商,五十鈴與慶鈴汽車合作,開始在中國四川省重慶市生產輕型卡車( ELF )。
1986年(昭和61) - 富士重工(Subaru)與五十鈴汽車簽署基本的北美生產合資協議。
1987年(昭和 62 年) -SUBARU五十鈴汽車公司(SIA) 在北美建立生產基地。 1989年(平成1年)開始生產車輛。
1988年(昭和63年)11月 - 鶴見製作所併入川崎工廠(原川崎製作所)。
-----------第1次編排校對籤------------
1989年 (平成元年)
在澳洲成立五十鈴澳大利亞公司,負責商用車進口、組裝和銷售公司。
通用汽車的歐洲子公司獲得了德國歐寶的進口權,並開始在日本銷售歐寶汽車(銷售於1992年結束)。
1991 (平成3年 ) -測試F1引擎用於演示目的。
1993年(平成5年) - 停止小型乘用車的內部開發與生產。該公司將僅向本田等其他公司提供OEM供應,並將其管理資源集中於製造和銷售商用車和SUV。
1994年(平成6年) -與車體工業株式會社合併,成立「五十鈴汽車大和工廠」。
1997年(平成9年)
1月 -在波蘭成立五十鈴波蘭公司 ,負責柴油引擎生產。
10月 -歐洲柴油引擎開發公司「五十鈴汽車德國公司」在德國成立。
1998年(平成10年)-通用汽車將其投資比例從37.5%增加到49.0%。
1999年(平成11年) - 位於神奈川縣大和市下鶴間的大和工廠(原車體工業株式會社)關閉。卡車駕駛室的製造集中在藤澤工廠。
2001年(平成13年) - 公司提供的廣播節目《五十鈴唱歌的車頭燈~致駕駛艙裡的你~》播出結束。
2002年(平成14年)
9月3日-原定於年內停擺的棒球部在第73屆城際棒球錦標賽上奪得首個冠軍。
9月30日 - 為了進一步集中管理資源,將在日本生產和銷售SUV( Bighorn、Mu、Wizard ),並接受轎車車( Asuka)和小型貨車型乘用車(Philly )的OEM供應。已停產。自此日起五十鈴退出日本乘用車的內部生產,專注於商用車(維護和零件供應將繼續)。
10 月 1 日 - J-Bus成立,作為五十鈴汽車和日野汽車巴士部門業務整合的合併準備公司。
10 月 2 日 -位於北海道膽振縣向川町的五十鈴汽車北海道試驗場拆分為株式會社 Workum Hokkaido(現五十鈴北海道試驗場株式會社)和位於北海道苫小牧市的五十鈴汽車北海道工廠分拆為五十鈴發動機製造北海道有限公司。
退出乘用車自主生產後
2003年(平成15年)
1 月 1 日 - 與富士重工的合資企業SUBARU五十鈴汽車公司解散。2日 ,更名為SUBARU印第安納汽車公司(SIA), 開始五十鈴汽車的外包生產(持續到2004年)。
10 月 1 日 - J-Bus成立五十鈴客車製造公司和日野汽車車身工業公司(客車製造部門)子公司。
2004年(平成16年)
2月 -推出商業遠端資訊處理服務「Mimamori-kun」(現為MIMAMORI )。
5月-川崎工廠的生產業務轉移至藤澤和栃木工廠。將川崎工廠的重型卡車製造轉移至藤澤工廠。
5月 - 開始販售改良的「第五代ELF」(小改動)。
10 月 1 日 - J-Bus合併五十鈴客車製造公司和日野汽車車身公司。
2005年(平成17年)
2月-川崎工廠東半部被賣給友都八喜相機公司。
該場地成為物流基地「 友都八喜相機組裝中心」。
西半部作為羽田機場神奈川出口計畫場地的一部分出售給城市復興機構。
3月 -收到國土交通省關於公共道路駕駛考試程序的警告信。
10月 -在墨西哥成立「五十鈴墨西哥公司」 。
公司提供的廣播節目《五十鈴給爸爸媽媽的信》(中部日本廣播公司製作)(4月開始)和《THE HERO ~奔向明天! )(BS-i製作) 同年9月)。
2006年(平成18年)
3月14日,關東地方交通局五十鈴汽車以涉嫌對向Hato Bus出售的10輛Gala大型觀光巴士進行虛假車輛檢驗,向警視廳提起刑事訴訟。 Hato Bus車輛的內裝會增加其重量,因此安裝了零件以防止傳動軸晃動,但如果保持原樣,後軸上的重量可能會超出東京五十鈴汽車公司的安全標準。
4 月 - 美國通用汽車出售所有五十鈴股票。這種夥伴關係維持。
5月 -成立五十鈴烏克蘭公司,這是一家在烏克蘭銷售卡車和客車的合資企業。
7月 -開始在俄羅斯本地生產和銷售輕型卡車(日本公司首次在俄羅斯生產和銷售卡車)。
7月 -與印度Swaraj Mazda簽署印度中型和大型客車當地製造和銷售合作夥伴關係,並於2007年9月開始以五十鈴品牌銷售。
11月-與豐田汽車公司資本聯盟。
12月 第六代ELF開始販售(高駕駛艙、寬駕駛艙版本提前販售,標準駕駛艙2007年2月起發售)。
2007年(平成19年)
1月23日,Hato Bus大型觀光巴士虛假車檢案,經查明,其母公司五十鈴汽車、於J-Bus的主導下,多次進行車輛虛假檢驗提交給檢察官。
3月2日-五十鈴汽車向國土交通省機動車運輸局提交了關於大型旅遊巴士車輛檢驗造假問題的報告。
4月 - 自2001年起擔任社長六年的井田義德辭去職務,出任董事長兼代表董事。該公司宣佈人事變動,副社長細井進將晉升為社長。
4月 -成立五十鈴加拿大公司,在加拿大銷售五十鈴汽車及零件。
11月 - 國土交通指出五十鈴汽車公司在發生召回問題的情況下未向國土交通省報告,因此向該公司發出警告信為大型路線巴士Elga的同一部分。
2010年(平成210)
國內卡車年銷量(大中型卡車合計)超過日野汽車,首次領先。
COMO Wagon(一輛註冊乘用車,由日產汽車 OEM 供應銷售)的生產已結束。由此,該公司徹底退出了面向日本市場的所有乘用車業務,包括OEM車型,自1953年開始的共計57年的乘用車銷售走入歷史。
2016年(平成28)
2 月 -同意向UD Trucks ( UD/Condor ) OEM 供應中型卡車
7月 - 同意為馬自達代工皮卡。除北美(日本尚未確定)外,全世界均可使用。
2017年(平成29年)
4月9日 - 慶祝成立80週年(從1937年4月9日東京自動車工業株式會社成立算起)。
4月11日-五十鈴汽車首個企業博物館五十鈴廣場開館,紀念五十鈴成立80週年。
4 月 -收購通用汽車(GM)的東非子公司 GM East Africa 。
10月25日 - 80週年特別版汽車在Giga、Forward和Elf發布。
2018 年 8 月 -終止與豐田汽車公司的資本合作。
2019年(令和元年年 )
5月 -同意與美國柴油引擎製造商康明斯建立動力總成業務全面合作夥伴關係。
6 月 - 與日產汽車簽訂 OEM 輕型卡車供應協議。
12月-與瑞典Volvo集團簽署商用車領域策略聯盟諒解備忘錄,並宣佈公司將收購Volvo集團持有的UD Trucks全部股份。
2020 年(令和2年 )
1月 -與本田研發中心簽署了在動力總成中使用燃料電池(FC)的重型卡車的聯合研究協議。
10月30日-UD卡車大股東Volvo集團與五十鈴正式締結策略聯盟,並宣布將以2430億日圓從Volvo手中收購UD卡車。
2021 年(令和3年)
3月24日-宣布與豐田汽車公司再次進行資本與業務聯盟。該公司計劃與豐田集團成員日野汽車合作,以推進卡車的電氣化。
4月1日-宣布完成UD Trucks的收購程序。
2022 年(令和4年)
3月4日-針對日野汽車引擎造假問題,宣布暫停搭載日野引擎的Gala (12m級)出貨。
5月9日- 總公司從東京品川區南大井搬遷至神奈川縣橫濱市西區高島(港未來區第58街區)的橫濱Gate Tower ( 5-15F,11樓) 。 。
8月2日- 宣布,在特別調查委員會對日野汽車發動機造假問題進行調查後,搭載日野發動機的Gala(9m級)、Gala Mio、Elga Hybrid、Elga Duo等4款車型將暫停發貨。
由於日野汽車的引擎造假問題,五十鈴汽車超越日野汽車,成為2022年國內卡車年度銷量(大中型卡車合計)第一名。
南極科考支援
簡介
いすゞと南極 | いすゞタウン (日文)
生產基地 
生產基地
- 藤澤工廠(神奈川縣藤澤市)
- 大、中、輕卡車(GIGA、FORWARD、ELF)、CNG卡車、混合動力卡車、出口客車底盤、輕卡柴油機
 
 - UD卡車上尾工廠
- 大型卡車(GIGA(半拖車))
 
 - 栃木工廠(栃木縣栃木市)
- 大/中型卡車引擎、工業柴油機
 
 
客車製造
- J-BUS有限公司
- 宇都宮營業所 - 舊五十鈴客車製造所- 製造路線客車(Erga、Ergamio 和 Erga Duo)
 - 小松事務所 - 原日野汽車車身工業- 觀光巴士、高速巴士製造(Gala、Gala Mio)
 
 
已關閉的生產工廠
- 鶴見工廠(神奈川縣橫濱市鶴見區末廣町2丁目)
- 舊鶴見工廠。1934 年7 月開始運營,其前身為自動車工業株式會社[ 2 ] 1988年11月併入川崎工廠並關閉。即使工廠關閉後,「五十鈴鶴見工廠前」仍是川崎鶴見臨港巴士的車站名稱
 - 該地點目前是岡村鶴見工廠和鶴見物流中心。
 
 - 川崎工廠(神奈川縣川崎市川崎區殿町3丁目)
- 前川崎工廠。1938 年3 月(昭和 13 年)開始營運。這是一家歷史悠久的工廠,生產大型卡車和巴士。由於退出乘用車製造業務和重組,生產業務轉移到藤澤和栃木工廠,並於2004年5月關閉。
 - 原計劃於2003年10月關閉工廠,但由於柴油車廢氣法規的特殊需求以及對中國的出口增加,導致國內卡車需求突然增加,關閉時間推遲至2004年5月。此後國內需求持續激增,我們再次考慮推遲關閉工廠,但由於特殊需求反應,預計需求疲軟,我們決定按計劃於同年5月關閉工廠,並且以鞏固生產基地。大型卡車和大型車輛的變速箱生產將轉移至藤澤工廠,大型柴油發動機的組裝將轉移至栃木工廠[ 58 ] ,這將減少約600人。
 - 在2001 年7 月工廠關閉之前,工廠的西半部被出售給城市復興機構,作為羽田機場神奈川出口計畫場地的一部分[ 56 ] [ 59 ] [ 60 ]。目前,King Skyfront是製藥研究設施的所在地。2005年2月,即工廠關閉後的第二年,該廠址的東半部被出售給友都八喜,整個川崎工廠廠址的出售完成 。目前,物流基地「友都八喜相機組裝中心」正在興建中。
 
 - 大和工廠(神奈川縣大和市下鶴間1丁目)
- 它原本是一家車身工廠,隸屬於Shatai Kogyo Co., Ltd.,生產卡車駕駛室。該集團也生產Fargo等產品。 1999 年關閉。 2001年,永旺夢樂城大和店和伊藤洋華堂大和鶴間店在工廠舊址上共同開設了大型購物中心"大和橡樹城",該設施由五十鈴汽車的子公司進行維護和管理。[需要引用]
 
 - SUBARU五十鈴汽車公司 (SIA)(美國印第安納州)
 - 與富士重工(現SUBARU )在北美建立合資生產基地。成立於1987年5月17日。五十鈴生產皮卡、Axiom、Mu等。 2003年1月1日,與富士重工的合資企業解散,開始代銷五十鈴汽車的生產。隔年 1 月 2 日,公司更名為Subaru印第安納汽車公司 (SIA)。 2004年7月23日,五十鈴汽車生產合約結束。
 
產品
五十鈴・TX
TX是五十鈴汽車有限公司於1935年至1979年製造和銷售的3.5-6.5噸卡車。
人物誌
平野富二
日本明治時期實業家,石川島造船廠(現為石川島播磨重工業有限公司)創始人。本名富次郎。他也被稱為日本近代印刷業的奠基者。
1846年出生於肥前國長崎縣引地町(現長崎市佐倉町),是彌次豐三郎的次子。豐三郎是幕府官員,曾擔任長崎奉行所的地方官員和鎮長。然而,彌次豐三郎在富次郎很小的時候就去世。
1861年(文久元年),富二進入幕府的長崎鐵廠,1863年(文久3年)3 月,成為幕府蒸汽船上的船員(工程師)
1867年(慶應3年) 4月,富二被土佐藩邀請擔任藩屬輪船的工程師。然而不到一年後的1868年1月,便在藩參事佐佐木隆之的命令下離開了土佐藩,於次月返回長崎鐵廠。其後於長崎鐵廠的小菅造船廠(修船廠)擔任重要職務,最終成為該廠的經理。1871年(明治4年)5月辭職。
在煉鋼廠工作的本木昭三的活字印刷業務陷入困境,便向富二尋求經營支援。富二接手了「長崎新塾活版所」 的經營。1872年(明治5 年)在神田以「長崎新塾出張所」 的名義開始製造金屬活版字。1873年(明治6年)將活版字工廠搬到了築地。為了將業務由金屬活版字拓展到活版印刷機製造,於1874年新設了設立了鐵製品部門。因政府機構和報紙對印刷品的需求不斷增長,使該業務獲得了巨大的利潤。
長崎鐵廠移交給工部省後,該公司原想繼續從事造船事業,但遭到拒絕。1876年(明治9年)10月,該公司租賃了已關閉的官營石川島造船所,開設了石川島平野造船所,這是日本第一家近代造船廠。
1884年(明治17年),成立平野土木工程公司,開始從事鐵路土木工程工作。
1887年(明治17年), 富二建造了東京第一座鐵橋-吾妻橋。
石川島造船廠建造了日本第一艘鐵製軍艦"鳥海號",該艦於1887年(明治20年)下水,1888年(明治21年)12月竣工。
1889年(明治22年),造船廠改組為公司(石川島造船廠有限公司)。這次改組得到了澀澤榮一的支持,富二也加入了管理團隊。同年,在東京灣營運的航運公司合併,成立了東京灣輪船有限公司,富二擔任董事。1893年(明治26年)富二 過世後,該公司改組為股份公司,成為東京灣輪船有限公司。(現為東海汽船)
1892年12月,富二在日本橋古船町就東京市的自來水問題發表演講時暈倒,翌日因腦溢血去世。
渋沢正雄
石川島汽車製作所有限公司初代社長
1888年出生,渋沢栄一的第三個兒子,同時兼任多個公司(渋沢商事、富士製鋼、驪車製造、石川島造船所、石川島汽車、石川島飛機、秩父鐵道、富士製鋼商事、新日鐵建材、新日鐵製磚、新日鐵管)的要職。
内田徳郎
海苔乾燥裝置的發明人,東京石川島造船廠工程師。
1871年出生於播磨國加古郡高砂町(兵庫縣高砂市)。內田兵右衛門的次子。
1896年畢業於帝國大學理工學院機械系,並進入東京石川島造船廠。剛開始擔任車工隨後,他成為一名設計師,參與蒸汽機和柴油機的設計和開發。1908年被任命為總工程師並指導造船廠的技術開發。
東京石川島造船廠任職期間,成功開發了世界上第一艘千馬力以上的柴油機,並於1920年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萬噸級以上的貨船,1923年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萬噸級以上的貨船。將日本的造船技術推向了世界頂尖水平。
離開公司後,1929年發明了日本第一台海苔乾燥裝置,將原先天然晾曬生產的海苔藉由輸送帶及烘乾機等變成工業生產。1931年去世,享年60歲。
町田雅雄
DA40引擎的設計者,對於內燃機的潤滑以及極區的發電供給有研究。
伊藤正男
統制型100式
最後編修時間2025/10/21 ,內容多數參造[WIKI百科いすゞ自動車][渋沢社史][ISUZU PLAZA]等內容,並以ISUZU汽車於各國網站的內容及日本發售之汽車相關雜誌刊物等進行內容補充,本內容僅因個人興趣蒐集,不負科學考查及資料查證等法律責任。











